华东师大二附中2018学年第一学期
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
2018.10
一 积累应用(10分)
按需要填空(5分)
⑴是处红衰翠减,__________。(柳永__________)
⑵__________,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(荀子《劝学》)
⑶李白在《登金陵凤凰台》中暗示自己报国无门的诗句是:__________,__________。
2、按需要选择。(5分)
⑴祝贺母校六十周年校庆,下列祝福表达最得体的是( B )(2分)
A.欣闻母校六十华诞,愿母校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
B.春秋六秩励精图治,桃李万千再铸辉煌。
C.母校音容笑貌依旧,栽培之恩永世不忘。
D.六十年沧桑砥砺,一甲子岁月峥嵘。
⑵__________在新世纪,大家如何发挥其特征和优势,同时克服其缺点、局限,从而对本国建设乃至世界文化的进步做出贡献,这是国内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。A
A.儒家文化有其不足和缺点,需要向西方文化学习。但如家文化在数千年、尤其是在近现代亚洲区域的进步中表现出其存在价值和自己的特征、优势。
B.儒家文化有其不足和缺点,需要向西方文化学习。但如家文化在数千年、尤其是在近现代亚洲区域的进步中表现源于身的特征、优势和其存在价值。
C.儒家文化在数千年、尤其是在近现代亚洲区域的进步中表现出其存在价值和自己的特征、优势,但儒家文化有其不足和缺点,需要向西方文化学习。
D.儒家文化在数千年、尤其是在近现代亚洲区域的进步中表现源于身的特征、优势和其存在价值,但儒家文化有其不足和缺点,需要向西方文化学习。
二 阅读(70分)
阅读下文,完成第3-7题。(16分)
①早就想说清如此一件事情,便是一个故事本身就包括了一个讲故事的方法。那故事是唯一的,那方法也是唯一的。譬如电影《勇敢的米哈伊》,故事本身就决定了它需要是宽银幕的;国产电视剧《今夜有暴风雪》拍得很好,给人感觉是由电视台转播的宽银幕电影,然而失败也在此了。到了高度现代化的美国,才了解了西方现代派的作品,并非用意识流、结构现实主义等等莫名其妙的手法表现故事,而是那生活本身给了一个时空颠倒、错综交叉、断断续续、重重叠叠、无头无尾、莫名其妙的故事。记得马尔克斯在一篇文章中写道,他所写的所有故事全是真实的,没一点魔幻。其实,拉丁美洲的现实本身就充满奇花异草,逸闻趣事,事情本身就是魔幻而又真实的。一个故事携带它的模式存在了,它的模式与生俱来,并无先后。而最大的困难同时也是成功非常重要的诀窍,便在于怎么样去探寻那故事里唯一的构成方法。好比爱斯基摩人的雕刻,他们不说雕刻,不说塑造,只说将多余的那部分石头去掉。去掉多余的,累赘的,只留下应该有些,本来就有些。什么是本来就有些?这便有了艺术家的劳动和工作。
②事情就在“本来”这两个字上。
③大家常常如此评价一篇作品:通过一个孩子的双眼,写了大人的世界,一个艰辛的时世或是一个别的什么时世。而我以为,倘若这篇作品是出色的话,那样就应该写的是一个孩子的世界。既是要由孩子来叙述这个故事,那样这个故事、这个世界也一定是是孩子我们的:那可能是一个因为纯真无邪而特别纯净或则加倍肮脏、因为好奇心而迷惑不解又因为好胜而胡猜乱想以至错误百出、因为弱小而险象环生又因为无知而一往无前的故事。由此想到德国电影《锡鼓》:二战时,一个名叫奥斯卡的男生,不想自己长大,期望自己永远只不过三岁,妄图从此逃避长大后的霉运,逃避理性和情欲的成熟。可是停止成长的只不过他的外壳,内部的所有都依旧成长,而周围大家却还将他当孩子看待。他可以防止参加那所有的疯狂残酷,只须冷眼旁观。世界依着他一个侏儒的变态心理演绎着一连串奇形怪状的故事,他以一个侏儒的变态的心理观照这世界上一连串奇形怪状的故事。侏儒的心理与这世界的疯狂秩序其实是一桩事情,这世界不是塑造侏儒的方法,这侏儒更不是反映世界的方法。一时间,这作品的形式失去了,讲故事的方法失去了,只剩下一个故事。故事与讲故事的方法,与生俱来存在一体之中,犹如生命中有着躯壳降生。
④大家还常常如此去评价一篇作品:通过几个人,或几户人家的遭遇,反映了一个哪种年代和哪种社会。__________如果多一个多一户或者少一个少一户,那传达的东西会因此更周全或者有缺点了吗?如果是多一个不可,少一不成,那样作品意义的重点便不在于这故事是由多少人的命传达,而在于这故事本身包括了人的命,人的命本身又包括了故事。而这多少人的命有机地交织在一块,成为一体,成为一个故事。讲故事的方法隐在故事本体之中,看着,就像没讲叙者似的,这才是故事与讲故事最本质的关系。
⑤大家也常常如此去评价一篇作品:以一斑窥全豹,以一个小小的视角,展示了大的事情。假如真是这样,那便把作品写轻佻了。如如果是真的伟大的故事,决不会以小小的方法就能成功表达。好比米开朗基罗的《大卫》,如不是用十七英尺高的大理石柱雕成,会有巨人的形象?只是本身的高度和体积,也在无声地发言了。都德的《最后一课》,以短短一篇的一堂法文课而写了普法战争。而事实上,《最后一课》好就好在短短一篇只写了一堂法文课。在法国,法文课竟成了最后一堂,其间的可悲意味,都留在篇幅以外,叫人咀嚼去了。如此一则故事,天生便是简短小说,即使超越了大家简短的限度──三万字,也依旧是个简短,一个拉长的掺水的不成器的简短罢了。故事本身就确定了规模,规模本身也确定了故事。
⑥这是历经多年的创作甘苦所悟到的一点。而且,我发现有很多人也在有意无意地为这个困扰。__________。其实这就是在探寻与生俱来的讲叙的方法。故事像雕刻的对象隐在一大块石料里一样,由你困惑着怎么样开刀,它只不过缄默不语,当你终于找着了它,它便活了。
3、第①段“艺术家的劳动和工作”对作者来讲就是__________。(2分)
4、第①段引述材料海量,为什么还要再引述爱斯基摩人的雕刻,简要剖析其用途。(4分)
5、对第③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( )(3分)
A.通过孩子的双眼表现一个艰辛时世的小说并不算是出色的作品。
B.基于孩子的天性,以孩子为主人公的作品总是有着特别的故事。
C.《铁皮鼓》中的主人公奥斯卡不可以说是反映世界疯狂秩序的方法。
D.杰出作品的艺术形式,讲故事的方法,应与故事本身融为一体。
6、简析第④段画线句在论证中有哪些用途。(3分)
第⑥段画线句谈到了作品开头的艺术选择问题,请以《边城》《哦,香雪》《荷花淀》中的任一作品为例,结合文章看法剖析小说开头对于故事叙述有哪些用途。(4分)
(二)阅读下文,完成第8—11题。(15分)
住在溪边
张宪光
①长夏无聊,读 《涧于集》遣闷。偶或从窗子望出去,便是那个长满了杂草的园子,绿篱的外边,便是那条波光粼粼的河水。记得张爱玲 《小团圆》里说过,雨声潺潺,像住在溪边。今年的梅雨拖得晚,于我来讲,雨声潺潺是确实的,住在溪边也是确实的。
②从园子绕几步,穿过一小片菜地,便可以来到溪边。沿着溪水延伸的,是那条砖块砌成的幽僻小路,曲曲折折地伸向远处。除去合抱的垂柳随风摇曳,两旁还种着石楠、樟树、桂树、紫荆等等。4月,这条小径的主人是柳絮,7月则是蝉声,9月是蟋蟀。一到7月,蝉声就开始了它的统治,起初还可以分辨出其中夹杂的鸟声的清脆与婉转,然后就是蛮不讲理的万蝉齐鸣。去年的气温持续维持在四十度以上,把柳树叶都快烤干了,即使没风,柳叶也在纷纷凋落,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。一个人走在那条小路上,就是走在枯叶上,走在蝉声里,走在喧嚣里。凡是张扬生命渴望的叫声,就算是喧嚣的,也是值得尊敬的。
③今年的天气异常凉爽,宜于听蝉、看云、观水。五6月的水色是清明的,7月的雨水则让水位一下子涨了三十多公分,也变浑浊了,晨昏时刻水波旖旎流转,最是叫人莫测深浅。那深绿色的河水里,到底有多少游鱼,有多少淤泥,有多少水藻荇,有多少动物的尸骨,还有多少肮脏的垃圾,无人了解。但河水依旧悠哉乐哉,天天随风泛起波纹,缓缓地流淌,藏污纳垢的同时,保有一份淡然。仅仅看着那默默的河水,心里便感到一种安定,一种无忧无惧的从容。
④溪边的蝉声,总让我想起歙县的渔梁街。我曾在那里的一幢老宅里住过几天,天天都可以听见河对岸知了和鸟儿的怪叫声,都会把我叫醒。晚上推窗而望,零星的渔火闪闪烁烁,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江面上,对岸青山就是朱熹爸爸讲学的紫阳山。朋友们坐在桌边,一杯一杯复一杯,在月色里对酌,仅此而已。喝酒的时候,好像忘掉了整个世界,不知今夕何夕,不知身在什么地方,但闻蟋蟀声时起时落。酒酣,复继之以茗谈。偌大的禅院,空荡荡的,黑魆魆的,除去大家的声音,便只有淡淡的月色,蛩鸣,与偶尔传来的蝉声。
⑤离开的前夜,一个朋友忽发奇想,说去渔梁坝上赏月吧,于是便欣然从之,咯吱咯吱地推开了禅院的大门。__________。鹅卵石铺成的路,高高低低地延伸着,往前是巴慰祖故居,再往前走,就听到了轰鸣的水声,——那就是渔梁坝了。__________。
⑥住在溪边,喜欢听雨,也喜欢独坐窗前,看着晚霞一点点烧红了西天,然后从树颠慢慢落下去,淡下去。然后,看着暮色一点点从杂草丛中爬上窗台,爬上树梢,与笼盖四野的天色接起来。此刻,溪边的莽苍烟树全都静默着,樟树静默着,桂树静默着,成排的柳树静默着,散发着淡淡香气的四五棵香橼树静默着,长满了杂草的园子亦静默着。这时,我了解,这溪水,这园子,真的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。动物们则不甘寂寞地表达着它们的存在:__________。静寂与喧闹,仿佛是一对孪生兄弟,相反相成,不可须臾离别,——这就是自然的声部。
⑦说起来,我的故乡就在溪边。那个名叫西崮的山村,前边有一条清浅的小溪,水源来自上边的一个群山萦绕的河坝。村子的后边,也是一条小溪,从北崮那边流下来,与村前的小溪汇在一块。大哥在他的 《盆景生活》一书中曾说: “河道略显平缓,从北面村子的山沟里流泻下来,自然形成一级级的落差,蜿蜒而来的河道,泥沙俱下,最大的一处溺水,名字叫天井汪。两岸悬崖峭壁,杂树丛生。”那种泥沙俱下的壮阔景象,好像从不曾在我的记忆中存在过,只记得有个堂兄带我去崖头下洗澡,溪水不大,落在身上沁凉无比。那晚的月色,也非常明亮。去年4月,我曾专门去了一趟西崮,村子里盖了瓦房,修了水泥路,吃上了自来水。山前的小溪不见了,山后的小溪不见了,不是被填平了,就是塞满了垃圾。
⑧住在溪边,本是偶然的事,非有意为之,目前就要离开这条可爱的溪水,其实也不必过于伤感。生活不过是从一处溪边到另一处溪边,而那些一直呆在一处的人也会暂时离开,去别处的溪边与市镇看风景。不管如何迁徙不定,此处的大家好像一直可以听到彼处溪流的淙淙回响。倘能以蝉鸣蛙噪为鼓吹,以鹭飞清溪为清凉散,则在在可以自安,不必在乎那酷暑与流转了。
8、剖析第②段与第④段描写蝉声的不同用途。(4分)
9、第⑤段两处画线句的语言十分灵动,请结合内容赏析。(4分)
10、结合第⑥段内容,赏析画线句的精妙之处。(3分)
11、散文是“思接千载,视通万里”的艺术,请结合标题剖析全文的构思特征。(5分)
(三)阅读下面的诗歌,完成第12-14题。(8分)
【双调】折桂令·客窗清明
乔吉
风风雨雨梨花,窄索帘栊,巧小窗纱。甚情绪灯前,客怀枕畔,心事天涯。三千丈清愁鬓发,五十年春梦繁华。蓦见人家,杨柳分烟,扶上檐牙。
12、“折桂令”是这篇作品的__________。(1分)
13、下列对本作品风格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( )(2分)
A.清爽自然 B.含蓄深沉 C.平淡质朴 D.通俗明快
14、这篇作品围绕着“客窗清明”采取了多种方法抒情,请简要剖析。(5分)
(四)阅读下文,完成第15-20题。(18分)
①怀素疏放,不拘细行,万缘皆缪。心自得之。于是饮酒以养性,草书以畅志。时酒酣兴发,遇寺壁、里墙、衣裳、器皿,靡不书之。贫无纸可书,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,以供挥洒。书不足,乃漆一盘书之;又漆一方板,书之再三,盘、板皆穿。吏部韦尚书涉见而赏之曰:“此沙门札翰,当振宇宙大名。”
②__________。邬与怀素为群从中表兄弟。至中夕而谓怀素曰:“草书古势多矣!惟太宗以献之书如凌冬枯树,寒寂劲硬,不置枝叶。张旭长史又尝私谓彤曰:‘孤蓬自振,惊沙坐飞,余师而为书,故得奇怪。’凡草圣尽这样。”怀素不复应付,连叫数声曰:“得之矣。”经岁余,辞之去。彤曰:“万里之别,无以为赠,吾有一宝,割而相与。”__________。
③至晚岁,颜太师真卿以怀素为同学邬兵曹弟子,问之曰:“夫草书于师授以外,须自得之。张长史观孤蓬、惊沙以外,见公孙大娘剑器舞,始得低昂回翔之状。未知邬兵曹有之乎?”怀素对曰:“似古钗脚,为草书竖牵之极。”颜公于是倘佯而笑,经数月不言其书。怀素又辞之去,颜公曰:“师竖牵学古钗脚,何如屋漏痕?”素抱颜公脚,唱叹久之。颜公徐问之曰:“师亦有自得之乎?”对曰:“贫道观夏云多奇峰,辄常师之。夏云因风变化,乃无常势,又无壁坼的道路,一一自然。颜公曰:“噫!草书之渊妙,代不绝人,可谓闻所末闻之旨也。”
15、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。(2分)
⑴凌冬枯树 ⑵为草书竖牵之极
16、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解释正确的一项是( )(2分)
⑴此沙门札翰 A.公文 B.信件 C.书法 D.渊博
⑵孤蓬自振 A.赈济 B.摇动 C.振作 D.成长
17、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使用方法都相同的一项是( )(2分)
A.饮酒以养性 以怀素为同学邬兵曹弟子
B.乃漆一盘书之 乃无常势
C.余师而为书 登高而招
D.草书之渊妙 石之铿然有声者
18、把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。(6分)
怀素心悟曰:“夫学无师授,如不由户而出。”乃师金吾兵曹钱塘邬彤,授其笔法。
19、第②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( )(2分)
A.及临路草书/竖牵似古钗脚/勉旃
B.及临路/草书竖牵/似古钗脚勉旃
C.及临路/草书竖牵似古钗脚/勉旃
D.及临路草书竖牵/似古钗/脚勉旃
20、戴叔伦曾评价怀素的草书“心手相师势转奇,诡形怪状翻合宜”。结合本文内容,概括此风格形成是什么原因。(4分)
(五)阅读下文,完成第21-25题。(13分)
止斋记
段从周
①公受事九郡,务求简靖。其风概严而不猛,有犯,恻怛以处之,毋贷。故名声莫不闻。每语同僚,曰:“尔来宦途不再,岁经涉万有余里,游已倦¨!安得幽闲之地,葺一容膝之斋,其中惟竹与菊是植,终日燕坐,诚可乐也!”他日又谓余曰:“我得斋名矣。”举所得,云:“行年六十,官三品,亦是生活合止时。以止扁斋可乎?子为我记之。”余谢曰:“公精力未衰,中外属望,方期大用,膏泽天下,岂容止乎?且余不敏,安敢承教?”公笑曰:“子言侈矣,止此,于我为过,敢有他望,以重其过?其毋愧我。”遂不敢复辞,勉为之说。
②曰:“止之时义大矣哉!止有两义:有止而止者,行而止者。止而止者,时行则行,时止则止,如蹇之险而止,如蒙之坎而止,止其时也。行而止者,谓行其事也,所止者,理而已,如父止于慈,子止于孝,君止于仁,臣止于敬。此即止其所也。动中有静,静中有动。盖当止而止,既不失其时;当行而止,又皆得其所。由此观之,止之为义,非特专主辞禄去位,闭门却扫,与夫高蹈远引,遁世无闷之谓也。历观前人处止之义不同,有功成名遂全身远害而止者;有满足不辱恶盈好谦而止者;有委心乘化乐天知命而止者,__________。是止也固异,夫知进而不知退,既得患失,暨不量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,万万也。然皆非圣人之止也,圣人之止何如?可以仕则仕,可以止则止;可以久则久,可以速则速,孔子也。噫!为能尽艮之止之之道者,其唯圣人乎?孟子不曰: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。又曰:乃所愿则学孔子也。公如处止之道,愿以孔子为法,庶无慊于孟氏矣。敢此以为止斋记。”
21、可填入第①段方匡处的虚词是( )(1分)
A.焉 B.耳 C.也 D.矣
22、不是“公”想为书斋命名为“止斋”的心理的是( )(2分)
A.急流勇退 B.心生倦意 C.满足常乐 D.悲观失望
23、用我们的话讲解下列两个不相同种类型的“止”:(4分)
⑴“止而止”:
⑵“行而止”
24、对第②段画线句有哪些用途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( )(2分)
A.具体地证明了前人对于“止”的理解有着不一样的怎么看。
B.进一步批评了觉得“止”是闭门远居维持高洁的看法。
C.与“知进不知退”者形成对比,引出下文“圣人之止”。
D.列举的三种人均具备典型性,可以增强议论的说服力。
25、评析作者在文章中讲解的“进退观”。(4分)
三 写作(70分)
剧场中,原本每一个人都坐在我们的座位上看演出。后来有位前排观众为了看得更了解一些站了起来,于是后面的人不能不也站起来观看,最后所有人都站着看完了演出……如此的“剧场效应”在日常还有不少表现,对此你如何看?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怎么看。
需要:自拟题目,不少于800字。